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科学防癌,远离肿瘤——大肠癌的早期筛查与预防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肠癌发病率排名第2,死亡率排名第5,每年新发人数56万,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南部院区、溧水区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魏国利指出:在我国,超过80%以上的大肠癌病人,发现的时候已属中晚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筛查与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可以通过筛查早发现获得治愈的机会,对于一些“癌前病变”,定期的筛查和干预可以有效地阻断其向恶性肿瘤的发展进程。2022年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怎么做吧。
大肠癌的高危对象 1.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便秘、腹泻、大便变细、便血、粘液便和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等)的人群; 3.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 大肠癌术后人群; 5. 大肠腺瘤治疗后人群; 6.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家族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筛查建议 1. 符合大肠癌高危对象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 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至75岁; (2) 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持续维持筛查; (3) 超过85岁以上,不再推荐筛查。 2. 符合大肠癌高危对象6的“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 1位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对于这类人群建议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5年1次肠镜检查; (2) 有1位一级亲属家族史(发病年龄大于60岁),对于这类人群建议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 3. 符合大肠癌高危对象7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1) 遗传咨询; (2) 风险评估和基因检测; (3) 从20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的患者小10岁时)开始筛查,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预防建议 1.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拒绝抽烟,避免烟草、酒精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2. 坚持锻炼,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 优化饮食结构,健康膳食,多吃全谷类食物增加粗纤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少食红肉,不食加工肉类如火腿、腊肠、培根、香肠等。 如有疑问可以门诊咨询,魏国利主任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周四上午,地点:二楼内科 延伸阅读:溧水区中医院肿瘤科简介 溧水区中医院肿瘤科是南京市中医重点专科。科室目前开放床位数40张,医护人员25人,博士1人、硕士7人。临床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综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常规开展精准医学指导下恶性肿瘤化疗,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牵头成立了院内肿瘤多学科诊治(MDT)团队,开展多学科协作诊治。开设了消化道肿瘤专病门诊、癌痛、肿瘤遗传咨询、肿瘤早筛等特色门诊。近5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批国家、省、市和院内课题8项,获批专利3项。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