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迴峰山樵夫 记录生活,回忆生活,对人生感悟 冬日,选个时间去溧水的乡村走走吧!在冬季的“村游”里,感受清凛的冬意,感受质朴的乡土人情,体会“向往的生活”。今天,让我们跟着廻峰山樵夫的描绘,去溧水的村庄走一走。
行走在溧水的村子里,是别样的感受。 我喜欢在这些村子里行走。 骑上自行车或电瓶车,当然必须把电充足,实在不行,就在村民家里充会儿再走,否则即使到了村里,也不能到家。 溧水的村子,南北各有特点。北面和东面的白马东屏晶桥方向,村子一般较小,三三两两,依山而建。叫“棚子”的为居多,“山棚子”、“张家棚子”、“李家棚子”……都是当年从北方逃荒过来的河南人。他们建村也就百十年历史,大约清代初期前后,人们一般称他们为“客民人”。 而往南面去,孔镇、和凤一带则不然。村子较大,处于溧水的腹地,大多在泽国水乡,尽管那里是圩区,但多为良田。尽管他们一些人也从别外迁来,但年代久远。村子人口众多,门户纷繁,来得较早。历经多年,他们大多已经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也不叫棚子,而是一个内容充实,人口密集的名副其实的村子,张家村、孔家村、诸家村、仓口村等。 白马、东屏、晶桥一带的村子,小巧而隽秀,村子往往是浓荫遮蔽,如果不走近,远处几乎发现不了这里还有人家。只是偶尔从那堆绿荫丛里传来几声犬吠和树顶飘出的袅袅炊烟,才知道里面有几户人家。
每个“棚子”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密密匝匝的各种高大的树木,整个村子像是“藏”在这些浓密的树荫里。尤其是果树为多:枣树、梨树、桃树和柿子。 南面那些古老的村子,老远就看到那里人气氤氲,房子高高低。似乎从那里有一股厚重而沉淀的文化气息在村子周围散漫开。村头和住户的门前往往有象征历史的石墩、杵臼以及还没有倒塌、镶嵌在老屋门头上的雕砖,还有在村子里某个角落,像一个老态龙钟老人的大柏树或银杏树。他们都静静地立在那里,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该村的历史。 客民人居多的“棚子”则是小巧、秀气,房前屋后茂密,即使正值盛夏,也凉爽宜人。将长条板凳往门口树荫下一放,端出饭来,在树荫下,边吃饭边聊天。走在村子里,一眼看到头。走在村子里,他们会热情邀请我们这些外来人“扒一口”,或喝一杯,这就是客民人的好客。 这些棚子正因为小巧,因而也好打造,将七八十年代的老屋子改造一下,前后围成一圈,做成或花园或菜地,无论什么都是一景,既有精神享受,也有口福可饱。几条小道、几排栅栏、几圈栏杆。门口小河边再修一条栈道,几个码头,洗菜、过衣、散步,有如乱入桃花源之感。山凹村、凉篷下、石山下都是如此。 而“此地人”的大村子,厚重,大气,那些高大厚重的屋子建筑风格上就已经泛着历史的光芒。村子紧挨着的一排排屋子,就像图书馆里的密集架上的古书,散发着一股幽远的气息。树木稀少,房屋鳞次栉比,小巷弯弯曲曲。
径上,几条道,山墙相对,纬上,小巷四通八达,更显老沉持重。树少,但家家户户门口都是一盆盆花花草草,泡沫箱、有坛子、有破缸。那些年代久远的村子,戏台多、祠堂多、土地庙多,这些都彰显了他们历史久远和文化的积淀。 客民人来得时间短,多在山坡荒地居住,因而村子鲜活而灵动,像刘家棚子、南庄头、许家边、碧山里、曹庄。走在里面,觉得是春风拂面,手持花纸伞,淋着细雨的感觉。从“棚子”里面穿过,在刘家边河沿小河洗洗手,在南庄头门口凉亭坐坐,在经家山步道漫步一段,无不透心清爽。 在南面此地人的老村子里走一走,就像秋天的午后,坐在墙根,盘脚坐在那里,半蔫着神情,手捧一本卷了页的老书,似看非看,打着盹。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老的村子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村子里面有特色的民宿,反映历史的村史馆,有百姓自娱自乐的大戏台,有小汽车的停车场,有一个或数个崭新的公厕。 新老交替,历史和现代的结合让这些古村落充满了灵动,几百年积淀的文化让这些老村庄飘出醇香。有时间在里面走一走,感受大戏台,再欣赏沁润乡村味道的书法,抚摸一下几千年的老银杏。
当然也有一些大村,因为经济发展,人口集聚,明显带有新时代新农村的特质。感觉就像进入一个大集市。从陈卞村这头走的那头,几乎出了一趟远门。韦家大村,高高低低,百姓生活得悠然自得。白鹿村家家户户干干净净,清爽整洁……
也有一些“网红”村,石山下、凉篷下、芝山,带有强烈的旅游色彩,让年轻人充满情调,让老年人充满了回忆。
走在溧水的村庄里,让我们有着别样的感受,有历史的刻痕,有闯荡的记忆,有奋斗的感染,更有希望的期许。只要努力,溧水的村子一定会绽放异样的光彩。 编辑:章阳、高琴
审核:高琴
发布:杨孝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