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以下文章来源于迴峰山樵夫 作者廻峰山樵夫
豆腐是餐桌上的传统美食, 做豆腐则是一门 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传统老行当。 今天, 和小旅一起走进记忆里的磨豆腐。
磨 豆 腐 作者: 廻峰山樵夫
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肉可以没有,豆腐是要磨的,即使现在,过年前也要捉几块豆腐养在家里。提前泡几瓢黄豆在大脚盆里,父亲为了让黄豆能多出豆浆,还在泡豆子的脚盆里放一把菜刀。豆子泡好了,就一头挑着泡胀的豆子,一头挑着一捆柴火,去开磨坊那户人家磨豆腐。 我跟在父亲后面,到磨坊的时候,前面有一家或两家在排队,整个磨坊热气腾腾,地上到处是污水,屋里屋外都是一股豆腥味。于是我们就坐在草捆上,看着人家磨豆腐。来磨豆腐的人也帮忙,就在大土灶前烧锅,脸被炉火映得通红,满屋子雾气腾腾。 灶上大师傅先将磨好的豆浆舀在一张硕大的蚊帐布做的过滤网里,蚊帐布四个角系在一个木头做的十字架上,架子的中心掉在屋梁上。师傅手握十字架的两个角,使劲摇动,让豆浆在蚊帐布里不停地翻滚。豆浆在滚动中全部过滤出来,流在下面一只大盆里,蚊帐布里只剩下一包豆渣。 再将过滤好的豆浆用大瓢舀出来,倒在大铁锅里。用大火使劲烧,师傅在翻滚的铁锅上面用一双约半米长的竹筷,在水面轻轻地挑起,一层薄薄的有铁锅大小的豆腐皮被挑起来,凉在一根绳子上。
烧上几滚,大师傅又将千翻万滚的豆浆还是用那只巨大无比的葫芦瓢舀出来,盛在一只水缸里。完了他就一面在缸里搅拌一面加卤,这就是我们说的“点卤”,豆腐成功的关键就在这“点卤”。能不能磨出一锅好豆腐,出豆腐率高不高,都要看这个大师傅“点卤”的功夫。有一些师傅,要么点老了,豆腐硬得像石头,要么嫩得像稀粥,豆浆不凝固。 在点卤过程中,师傅一边用大瓢在缸里搅和,一边往里面轻轻地倒卤水。又不断地将豆浆舀一点起来,映着发黄的油灯,看看豆浆凝固的程度,这个最能显示师傅手艺高低。如果正好,他就会停止点卤,用大瓢将滚烫的豆浆再搅拌一番,然后用一个伞形的大锅盖将缸盖起来,闷上一袋烟的工夫。
同时开始磨下一家的豆子。我坐在草捆上,眼睛一睁一闭,有时候等到晚上十一二点还没有轮到我,父亲也有一句没一句的与那几个一起排队的人说着话。尽管大家辛苦了一年,没有多少收入,日子过得也辛苦,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听出他们内心充满了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对生活的希望就像炉膛的熊熊烈火,释放着光,散发着热。 师傅把焖好的盖子揭开,一股喷香的豆花味窜过来。大家一起围上去,欣赏师傅的手艺,观察豆浆的好坏。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自己的技艺,师傅从架子上随手捞几只海碗,用一只长柄勺,在场的人一人一碗。半夜本来就饿,多香的豆花,粉嫩而颤巍巍的卧在碗里,师傅露出得意的笑。豆子主人连连感谢,大家边喝边啧啧啧地称赞。 喝毕,师傅将那些已经凝固的豆花再一次舀起来,倒在台子上一个木框里,里面铺垫一块纱布,满了,就将纱布四周覆盖上,在上面压一块木板,木板上放几块板石。瞬间清水被压得流出来,满地都是,那是为了让豆花的水分挤掉。两袋烟的功夫,师傅去除木板、纱布,一块完整的豆腐形成了。师傅拿来一根木条,用一把铁片横几下,直几下,将那一块完整的豆腐划成若干小块。 豆子主人把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豆腐放在带来的水桶里,豆腐白白净净,粉嫩粉嫩。水桶里放些水,因为豆腐得养,才能保持原味。几板压下来,前面一家总算弄好了。我在草捆上已经睡着,在吆喝声中,我惊醒过来。我又兴奋得帮忙烧火,父亲给大师傅帮忙磨豆子,清洗锅灶。 一两个小时,终于把豆腐磨好,父亲挑着一担用水养着的豆腐,我拎着一盏明蛾灯,慢慢地在黑夜中,带着满身的豆花香,在麦田的小道上一摇一晃地往家里走。田野里清冷宁静,头顶上是干净的天空和清爽明亮的星星。父亲肩膀上就是我们过年的菜呢,是荤也是素,那也是来年的希望,有了他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不然,没有东西过年,也不像过年。 虽然有些冷,可我们心里充满了温暖,明蛾灯在冬夜里的麦田埂上慢慢前行,虽然不太亮,却让我感觉到过年的暖意,橘黄如豆的灯也点亮了整个原野。 一块白花花、嫩嘟嘟的豆腐, 一份无法挥去的儿时念想。 飘香的豆腐, 正如平淡的日常生活里, 蕴含着浓厚的幸福。
编辑:齐文娟
审核:任静
发布:杨孝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