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513|回复: 3

袁氏宗亲看过来之三: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作者吴建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17: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5-1-18 17:39 编辑

袁氏宗亲看过来之三: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


一.寻访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的过程
   我在袁氏宗亲看过来之一:《袁氏宗谱》正续修”(https://www.ls114.cn/thread-602496-1-1.html)一文中,已经介绍过经吴大林老师联系区文旅局办公室主任陈念先生,再由陈念先生(袁村本地人)联系好白马袁村的《袁氏宗谱》保管人袁小伢(谱名袁运荣)先生后,我和区地方文化协会的潘惠明、周树生等一行三人,于2023年8月12日,来到袁运荣先生家中采集拍摄了《袁氏宗谱》新登记的三卷世系年表(草谱),而原有老谱则收藏在本村另一宗亲袁继龙家中,因他本人在外地工作,当天未见到这老谱的卷一及世系卷。
       后在“袁氏宗庆看过来之二:肃雝堂《袁氏宗谱》寻访记”https://www.ls114.cn/thread-602591-1-1.html)一文中又作了介绍:8 月16日下午,我和区地方文化协会理事胡宸再次来到白马镇与袁运荣先生相见,见到了续修于1928年的这套老谱仅保存下来的三卷(卷一谱头卷,卷十七、卷十八白马袁村的世系年表卷)。
       本来这套老谱是齐全的,一直由本村袁运桂先生的父亲保管,后在“文革”运动中,不得不交出其他各卷的谱牒。当时也正是特别有意地将谱头卷及本村的世系年表卷偷偷地藏了起来,我们才有幸见到这三卷有关袁村的老谱。感谢藏谱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抢拍了卷一这家谱中最重要的谱头内容。
图片1.jpg
溧水袁村袁运荣(右一)在袁村接受金坛编修组袁春峰、袁明敢等宗亲进行家谱登记的业务指导。


       2024年版的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是由金坛宗亲发起,邻近各县市区的袁氏村落的宗亲们都积极支持、通力合作才共同完成家谱续修工作。而收编整理白马袁村资料的主要工作,均是由袁运荣先生来完成的,袁远荣为续修家谱功不可没。而这期间的艰辛可想而知,只有经历者才能真正体会。这次新修的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全套六十六卷,为金坛、宜兴、句容、丹阳、武进、溧水、溧阳等地的合修家谱。其中溧水白马袁村一地的世系年表卷部分有七卷(即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九),这七卷中的每一页都无不浸透着袁运荣辛勤的汗水。
    图片2.jpg
       吴大林老师根据采集到的1928年续修的溧水白马袁村的《袁氏宗谱》谱头卷的资料撰写成了文章,并编著在《溧水家谱见闻录(第二部)》中。2024年11月24日我特地开车将这本书送到了白马。12月15日晚,袁运荣用微信告知我说:新谱已请回家了,你们什么时候过来看谱?17号上午,我和区地方文化协会会员许维清老师抵达袁先生家中,见到了这部全套的新修家谱,共66卷。使我们眼前一亮的是:这部新修宗谱不但外表设计精美,且按照传统的欧式竖版从右向左排版编排,并采用传统文化气息更浓的繁体字印制;更令人惊奇的是它对老谱中大量篇幅的谱序等内容都一一做了断句标点。这是我在几年来的家谱采集中从未见到的如此高质量的一部宗谱。这其中主要应得益于中国九三学社会员、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常州家谱博物馆馆长朱炳国并亲自担任这部家谱纂修工作顾问一职的热心指导及奉献。在此,也特向朱炳国先生及参与编修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的所有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图片3.jpg
左起:袁运荣、许维清



二.2024年续修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修谱历程简介

   肃雝堂袁氏一族发脉于金坛,经过千百年来的迁徙繁衍,袁氏后代瓜瓞蕃绵、人丁众多,周边句容、武进、溧水、丹阳、溧阳、宜兴等地均有袁氏分支。而袁氏宗亲人心也齐,如民国十七年续修家谱时,就是多地袁氏宗亲合修而成的(如今续修仍然一如既往)。谱载资料显示:当年共有40卷,共印发了114套家谱,领谱字号就是按序号排列的,溧水袁村支当年的领谱字号是第31号。由于“文革”的原因,这众多家谱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各支能将本支的世系卷及谱头卷保存下来就已经是万幸之事了。而保存下来的家谱由于保管人的顾虑重重,其家谱也很少示人(后据悉:金坛潘庄支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家谱,可惜寻谱人员不知;潘庄支的宗亲尽管珍藏了这套家谱,他们也秘而不宣,与修谱大事擦肩而过;后在袁春峰宗亲的百倍努力下,才找到供修谱用的全套家谱,当然后来是用重金才获得的。编修组早点获悉的话,还能省下不菲的一笔资金哟。这是事后诸葛亮,不提!)。
图片4.jpg
溧水白马袁村袁运桂宗亲珍藏的民国十七年(1928)续修的家谱



         2011年前后,就已经有袁氏宗亲开始考虑续修家谱,尤其作为袁氏发脉地的常州市金坛区的袁氏宗亲,更是主动担起了再次组织合修大同谱的重任。于是他们先从找寻家谱着手,从老一辈口耳相传中得知金坛城西曾有肃雝堂宗祠的信息开始,再由金坛境内向周边邻近市区县的袁氏村落寻访袁氏大同谱,不辞辛劳,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图片5.jpg
溧水袁村的袁运荣(左二)将登记草谱送金坛家谱编修组进行初审



   十三年前(2011年前),寻访家谱的袁常舜宗亲等人来到溧水白马袁村,在袁运桂家中见到了珍藏的谱头卷一及袁村的世系卷十七、十八,共三卷,如获至宝!从这谱头卷上记载的《谱序》、《目录》、《修谱募捐记》及《乐助芳名》中,他们就了解到各地袁氏村落的名称,使得寻访家谱人员有了更加确切的目标。可以说溧水白马袁村一支为继续寻访袁氏大同谱及寻访袁氏宗亲村落奠定了基石。后来在金坛南窑村果真找到了《目录》中记载的第五卷世系总表。这就为整个分支各地的袁氏都找到了共同的根呀!
                  图片6.jpg
   毕竟历经“文革”,对家谱毁灭散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想继续修谱,仅靠搜集还不齐全的谱牒残卷,要续修完成高质量的家谱还是难以办到的。后来袁春峰宗亲等开始转变思路,向各大图书馆去探寻,到上海、北京图书馆查询失望而归;联系到美国犹他州图书馆也无功而返。一天,袁春峰先生豁然开朗,远地的大图书馆没有,那么近处的南京图书馆有没有呢?2019822日,袁春峰先生终于在南京图书馆查找到了40卷完整的民国十七年续修的肃雝堂大同谱全套资料。要复印这套藏谱,南京图书馆也毫不客气,提出要价四万元的拷贝电子版制作费用。主修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的袁长生先生果断决定,一人承担了所有费用,于当年1011日将这套老谱请回了金坛。2020年1月1日,在金坛颐丰大酒店正式成立“金坛肃雝堂袁氏宗谱续修委员会”,也正式迈开了续修大同谱的步伐。
       修谱路漫漫,功德传千秋!前后历时五年,终于在甲辰年完成了续修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工作,可喜可贺!



三.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概况


                         图片7.jpg
   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2024年续修,全套家谱共六十六卷,共印制六十部,领谱字号按自然序号编排,我们所见溧水白马袁村这套家谱领谱字号是第36号,目前由袁运荣珍藏。电脑排印本。顾问:朱炳国、孔祥东。主修:袁长生;副主修:袁小坤、袁福庚、袁逸民、袁明敢。撰修:袁春峰。协修:袁村支袁运荣等各支协修人员(名单略)。财务:袁丽琴、袁月琴。
       该谱由金坛袁氏宗亲主修,溧水、句容、丹阳、溧阳、武进、宜兴等地袁氏宗亲一同参与编修。谱载资料告诉我们:袁氏分支现有金坛的小袁支、城中庙巷支、南窑支、希墟支、南戴支、司马墓支、南洲支、潘庄支、大袁支、直里支、朱林东村支、南窑支、庙西潘庄支、袁庄支、小坵支、马口九里支、时干支、长竹埂支、蓬坂支;常州武进的横庄桥支;丹徒的万墓头支;溧阳的头图康口支、袁村支、小山头支、西塘支;句容的袁巷支、袁相里支;溧水的袁村支、上葛支、马笪里支;丹阳的皇甫庄支、佘宅厚余支;宜兴的姚村支、庙西杨巷支等。另还有散居在各地的袁氏一族,如湖头支、隐庄支、隐庄支、头图指前袁家庄支、西园支等等村落分支。
               图片8.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恽建新(笔名:寒村,常州武进人,曾任溧水县文联主席)题词:耕读传家




         2024年续修肃雝堂《金坛袁氏大同宗谱》目录。
   卷一:宏公轶事图---《夜泊牛渚》《扬风仁政》;题词;谱序;村记;各村支修谱记;村图。
        卷二:凡例;家范;祠规;祠堂图;历次谱序;重修袁太守庙碑记;重修彦伯公庙记;始祖彦伯公序;各支村谱记;续修宗谱记;跋;历届修谱执事人名录;领谱名录;修谱募捐记;功德榜。
        卷三:卷四、卷五:人物传赞;行述;祠田记;助田记。
        卷六:新传赞记人物简介。
        卷七:诰敕;簪缨录;人物行实记;像跋;艺文;修谱花絮;后记;总表。
        卷八至卷六十六:各村支世系图表。




四. 金坛袁氏迁徙历程、始迁祖
1,袁氏一族得姓由来
       据《谱祖彦伯公序》载:余族本陈胡公七世孙庄伯辕之后,子孙以字为姓,去车为袁,此袁氏所从来也。
袁姓,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 。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图片9.jpg
家谱珍藏人袁运荣先生与区地方文化协会理事吴建溧合影留念




2,金坛袁氏始迁祖袁宏(彦伯公)
   据2024年续修家谱顾问朱炳国先生所撰《金坛袁氏重修大同谱序》记载:迁金坛者,据宗谱载,肇于晋彥伯公,任东阳郡太守,由阳夏扈跸南迁,卜居顾龙山之侧三洞乡,隐逸不仕,卒后葬于邑西十里许时干村,奉敕建家庙于墓前,给祭田三十亩,立庙以祀。
        又据2024年续修家谱主修袁长生先生所撰《金坛袁氏重修大同谱序》记载:我袁氏先祖原居陈郡阳夏,至东晋彦伯彥公之时徙居金坛,自此,子孙渐繁,椒条日盛,流转迁徙至丹阳、丹徒、建康、句容、建平、溧水、溧阳、平陵、毗陵、荊溪、江阴、姑苏、宁国、凤阳,更远还有钱塘、绍兴与宁波等地。

        由上记载,可知:金坛始迁祖为彦伯公。即奉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袁宏为始迁祖。袁宏(约328年--376年),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尚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汉纪》后,他编著了《后汉纪》,并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篇。今存《后汉纪》三十卷。太元初年(376年)去世。
       袁宏(彦伯公)东晋时随侍皇帝出行,由太康迁居今金坛。千余年间、枝繁叶茂,袁氏一族,分别迁徙武进、宜兴、句容、溧水、丹阳、溧阳等江南各地繁衍生息,其间宗谱不论怎样分修、合修,但均尊袁宏(彦伯公)为一世始祖,即金坛肃雝堂袁氏始迁祖。


3,有关溧水袁氏的新补充资料
   在袁氏宗庆看过来之二:肃雝堂《袁氏宗谱》寻访记”https://www.ls114.cn/thread-602591-1-1.html)一文中,已经介绍过溧水袁氏一族始迁祖为五万公,其父:“省一公,号春和,宋.庆元年间,徙居希坵村,子二:二万、五万。---即省一公于宋.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迁徙到薛埠镇希坵村,而二十七世五万公是省一公的幼子(中年得第二子),大约在1200--1210年间五万公出生,而五万公迁徙至溧水袁村,应该在其成家立业(20岁左右),即在1230年前后(即南宋初期)由金坛薛埠的希坵村迁徙到溧水白马的袁村。
       二十七世五万公,字鹤云,别号静愚先生。是溧水白马袁村的始迁祖。白马袁村袁氏族人迁入距今约790年左右,而袁村袁氏宗亲现总人数约800余人。

       当初撰写上述这篇“肃雝堂《袁氏宗谱》寻访记”时,仅见过1928年合修的谱头卷及溧水白马袁村的两卷世系(其他谱牒均散佚)。现在在2024年续修大同谱中,我们发现有关溧水袁村支的大量记载。
图片10.jpg
新修的大同谱保留有大量溧水袁村的人物传记,见图中目录可知。



       尤其是第四卷中保留有溧水袁村的人物传记,值得溧水袁村的袁氏宗亲后辈们认真研读。
        卷一还有记载与溧水袁村袁氏宗亲血缘最近的金坛薛埠镇希墟支的《希墟(西坵)支续谱记》、《希墟(西坵)村记》等文章,及卷三中记载的《省一公墓碑记》(金坛西墟支,也即希墟支)。因为溧水袁村始迁祖--五万公的父亲省一公,就是葬在薛埠的石头坟,故溧水袁氏宗亲们也应去祭祖敬香,当然也应该好好阅读上述三篇文章。
        另也发现有关溧水袁村的谱序文章,如卷一中记载的清光绪元年盛镛撰《袁村合修序》及2024年袁昌清、袁继德、袁继月合撰的《续修肃雝堂溧水袁村支(马笪里村)袁氏宗譜序》,均实录如下:


《袁村合修序》
       理本至一,而朱陆〔注:朱陆指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观点有异〕不能尽同;传必以真,而班马〔注:班马即指东汉史学家班固和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未免各异。盖异者,异乎南海北海之遗闻;而同者,同于天经地义之实事也。
     即以氏族之谱论,有一姓,而谱各异;其宗一,宗而支各异;其派者,其文虽异而其实则同。千百载后珠联壁合,谁曰不可!至若同一祖而名号或有不符,世次或有不合,虽欲强异以为同,吾恐其贻讥于大雅矣,呜呼而可哉!
     余邑袁氏之谱,汇修大同,诸君各执己见,颇有异同。余阅其谱,则曰:谱重始迁,今合修袁村之谱,则重在袁村之始祖五万公而已矣。假袁村之谱,著五万公以下之祖与金沙有异,则联之殊属不合;若金沙之谱,按五万公以上之祖与袁村相同,则合之不为无因。且夫袁村之支谱续修屡屡,代有伟人,以数世祖宗之参合考订,有可合者实其不必合,有可附者实其不肯附,而留以待今日哉!
     余固曰:谱重始迁,今合修袁村之谱,则重在袁村之始祖五万公而已矣。举凡为异为同,可弗深论,第前有作者,弗敢废焉。盖经家福、家顺、有为、有仙、彪、麒诸君之编次者,悉仍其旧,而后乎此者亦惟有谨严其法,如前人之志已耳。
     余因重家福之请,嘱余为序,亦何能有所曲狥于其间耶!嗟乎!南海北海之遗闻,所闻各异;天经地义之实事,其事尽同。异也同也,理则一也,余故不揣鄙陋,爰次其梗概而乐为之序。
     清光绪元年孟冬之吉,邑庠生盛镛拜撰



2024年《续修肃雝堂溧水袁村支(马笪里村)袁氏宗谱序》

    肃雝堂溧水袁村支源出金沙(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自民国〔注:“民国”此处存在明显的差错,与袁村始迁祖五万公于南宋时迁入相抵触,或许原意是单指马笪里村的袁氏一族民国时期才迁入?这有待考证确定,应该改成“自南宋”就准确了〕时期徙居而來,本支子孙主要居住于溧水区袁村、上葛、马笪里。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土地改革,马笪里有盛四子道根,被分配至到汤家边落户;道春次子运吉,被分配至到吴家边落户。溧水白马马笪里现有袁氏家庭三十四户,一百二十六人。
    根据祖辈传承,本支字派为"国、家、有、道、运、继、昌、隆”。
    时至今日,字辈即将排完。经袁村、上葛、马笪里袁氏代表商议,並经过金坛族亲同意,本次续修将新增八字排辈,即“仁、义、忠、信、德、智、传、美”。是为记。
                                   组织人:昌清 继德 继月



4,溧水元代大名士袁当时(字艮所),他也是肃雍堂袁氏子孙。   
        以下这一部分内容由吴大林老师考证撰文,并编著在《溧水家谱见闻录第二部》一书中,我全文引用,特向吴大林老师致谢。
       《顺治溧水县志》卷七:袁艮所,名当时,以字行。至正丁酉举于乡。其先丹阳人,宋东阳太守宏,御史孚、节度霖,皆其祖也。艮所避红巾乱,卜居溧水,家焉。遇茅山异人授以方书,遂遁迹悬壶,遨游山水。明方正学(孝孺)、端木孝文咸器重之,尝欲援引,竟不可得,公益坚于隐矣。所著有《秋堂赋》诸诗,藏于家。子璧,任明太医院判。孙缙,游胶庠,翰林刘三吾有诗赠之,见《艺文志》。诗曰:“艮所山人儒者医,前朝作手称能诗。残稿在人犹脍炙,何况当时亲见之。”
       《金坛袁氏大同宗谱》载:“袁当时,字良(艮)所,行相一,号秋堂。早岁明经,隐居不仕。所著有《秋堂文集》《野水船诗》《袁子中书》《食治本草》《袁氏大方》等书。元延祐三年(1316)进呈御览,诏以淮南廉访总司刊行。配汤孺人,合葬通仙庵山。子三:文焕、大经、大本。”
       《永乐大典》中收录了袁当时的三种处方,称引自《大方》一书。《金坛袁氏大同宗谱》说袁当时的著作中有《袁氏大方》一书,也就是《永乐大典》中引用的《大方》。
       《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引袁当时的《朱砂丸》处方,主治:惊风搐搦,目睛上视,涎盛不省人事。组成:腊月牛胆南星末2两,朱砂2钱(水飞),麝香1钱,甘草(炒)半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为丸,如粟米大。用法用量:1岁小儿1丸,热汤磨化下。方剂出处:《大方》。
       《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引袁当时的《鸡清散》处方,主治:小儿惊风。组成:“赤足蜈蚣1条(姜汁浸1夕,炙黄),马牙消(别研)1钱,僵蚕(直者)1钱(炒,去丝),白附(别末)1钱,定粉(别研)、石膏1钱半(煅为末),蝎尾14个(去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每服1字,大儿半钱,鸡子清调,连进3服,人参、茯苓汤送下。方剂出处:《大方》。
       《永乐大典》卷九八0,引袁当时的《硫黄散》处方,主治:小儿慢惊。组成:大附子1个(炮,去皮),全蝎7个(去毒),硫黄(枣子大)1块。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丸,如绿豆大。1岁儿每服1丸,米饮汤送下。方剂出处:《大方》。
        由此可知,袁当时不仅是位诗人,也是一位“遁迹悬壶,遨游山水”的“儒者医”。


五.附民国十七年陈元撰《袁氏重修宗谱序》
      图片11.jpg
袁氏重修宗谱序
    民之初生,雎雎盱盱而已。迨中古以还,文明渐启,《尧典》亲九族,《禹贡》锡士姓,厥维族姓权舆。至周官小史一职,辨昭穆,奠世系,而制度大备。秦汉而降,並设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唐世则领以宰相,其郑重若此,故姓氏之学最盛于唐。自五季丧乱,古籍浸失,沿及有宋,谱学废而不讲。至欧、苏二氏慨然复古,始各本其学说,倡修家谱,而他拟因之,今所传者惟私家记载而已,其去古何远也!吾观诸家之谱,大都断自有宋,其援引攀附以相夸耀者,率皆荒渺难稽,何足以传信!
    独金坛袁氏,自晋彦伯公,以东阳太守由阳夏扈跸南迁,卜居来此,卒葬城西三洞乡,至今邱垅依然,庙食未艾。由晋迄梁,更历数世,袁氏之谱其可谓最古也!上下千余年间,云礽繁衍,其散居他邑者,如武进、宜兴、句容、溧水、丹阳、溧阳,棋布星罗,所在多有。亦既各自为宗,至光绪乙亥会修大同,各支复统于一。其始也,由合而分;其既也,又由分而合。若沿流溯源,固彦伯公一脉也。慨自王迹熄而宗法废,人道失所维系,而世变日以陵夷,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驯,至作奸犯科而大乱以起,良可悲也。
    今袁氏之谱未知于古何如?然有家范,有祠规,使其族之人率循弗坠,亦庶几古治之遗方。今海内驿骚,邪说蜂起,几欲举前人之典则而芟夷之。而袁氏诸君子于泯棼凋敝之秋,犹斤斤以敬宗收族为念,将来由一姓而推之全国,于以集成伟大之民族,共御外侮,道孰有先于此,可谓知治本矣!
    至袁氏世德,旧谱详之,不复赘。特综古今升降之迹,而序其梗概如此。
    中华民国十七年、岁在戊辰孟冬之吉
清宣统庚戌岁进士、民国第三任江苏有议会议员陈 元敬撰并书(印)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吴大林、傅章伟、许维清等老师的指正帮助,一并致谢!)

溧水区地方文化协会 理事 吴建溧
20241218日一稿于溧水天鸿苑
20241220日二稿于溧水天鸿苑
20241223日三稿于溧水天鸿苑
20241225日定稿于溧水天鸿苑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发表于 2025-1-19 17:00:53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屏金湖大队袁村属于哪支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9 19:32:1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07:30:5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这支,经吴大林老师考证,是卧雪堂一支,其实与金坛袁氏肃雝堂是尊同祖!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