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6890|回复: 1

施氏宗亲看过来之二:和凤施家村承启堂《施氏宗谱》(作者吴建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6 16: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5-1-27 11:20 编辑

施氏宗亲看过来之二:和凤施家村承启堂《施氏宗谱》介绍
一,寻访承启堂《施氏宗谱》的过程
   作为区地方文化协会,我们一直也在寻访《施氏宗谱》。而和凤施家村承启堂《施氏宗谱》资料的获取,是高淳家谱博物馆的魏云龙馆长首先采集到的。因为高淳的施氏宗亲保管的家谱已散失,他们也迫切希望见到《施氏宗谱》,于是通过多方打听,获悉溧水和凤施家村藏有两地合修的《施氏宗谱》的信息。2024年4月15日魏云龙老师赶到了和凤施家村,好不容易找到了该家谱的保管人,当魏云龙老师采集拍摄好卷一(书字号)后,该村乡亲们有点议论纷纷,说什么家谱不外传等等,家谱珍藏人只好又谢绝魏云龙老师再拍摄其他卷宗的内容。
图片1.jpg
高淳魏云龙老师采集的和凤施家村《施氏宗谱》谱头卷。


   我们在得知高淳魏云龙老师已经拍摄到了溧水的《施氏宗谱》消息后,我区地方文化协会潘惠明主席出面,请魏云龙馆长传来了这卷承启堂《施氏宗谱》。潘惠明主席4月26日将此谱传给了我。
             图片2.jpg
吴大林老师撰写介绍的“承启堂《施氏宗谱》”编著在《溧水家谱见闻录第二部》一书中



   吴大林老师根据这卷和凤施家村承启堂《施氏宗谱》撰写成了研究文章,并收录在《溧水家谱见闻录》(第二部)233页上。为感谢高淳区地方文化协会及高淳家谱博物馆对我们区地方文化协会的大力支持,前一时期,潘惠明主席专程将吴大林老师的新书送到了高淳魏云龙主席的手中。
   因为仅有一卷和凤施家村《施氏宗谱》资料,我就一直等待机缘,想采集到全套家谱。幸福说来就来,2024年11月初,我与杨四洲先生见面闲聊时,说他正要将和凤施家村新续修的施氏宗谱送给区档案馆收藏呢,我一听:那我先借回家采集后,再代表您转送到区档案馆就是了。这样我于11曰8日一个人在家将八卷全套施氏宗谱进行了拍摄采集工作,后于11月12日上午将此套家谱转交给区档案馆珍藏保存了,他们还出具了收藏证书,我也及时送给了杨四洲先生作为纪念。
       图片3.jpg
施氏宗亲委托杨四洲先生转送给区档案馆珍藏《施氏宗谱》八卷的捐赠证书




二.承启堂《施氏宗谱》概况
   承启堂《施氏宗谱》2024年续修,共八卷。牵头负责:施时财;主修:施毓斌、施毓改、施家泰;纂修:施时峰;协修:施毓明、施毓顺、施时腾;经账:施家红。电脑排印本。
   领谱字号按“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排列,其中图字号设一、二;书字号也设一、二;另设溧字号、高字号各一部。全部14部,其中执领12部,另赠送2部给溧水档案馆、高淳家谱博物馆。我们所见这部谱为溧字号。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民国十二年(1923)续修的家谱领谱字号是14个字,即“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恰好与2024年续修时所印部数一致,为何不引用当年这老谱中的原有字号呢?原因我不得而知。
图片4.jpg
       2024年续修和凤施家村承启堂《施氏宗谱》目录如下。
       卷一:鱼龙字号、宗谱目录、谱序、迁徙源流考、姓氏源流考、宗谱约言、筹款记、修谱说明、续修宗谱时许记、祖茔记、像赞、村图及记、祠堂记、承启堂图、新祠堂图、村概况、造碾记、重兴菩萨记、捐款目录、宗祠简介、宗规、派行、修谱名目、凡例。
       卷二:世系图记、世系图。
       卷三至卷六:第一世至第二十五世世系年表。
       卷七:赞传。
       卷八:原传像、行状、旧寿考、新赞、家礼图、新谱名目、执谱规范、旧跋、新跋。


三.承启堂施氏宗亲迁徙历程、始迁祖
       1,迁徙历程及一世始祖金三公:
       按《迁徙源流考》记载:金三公,系出山东枣里巷,后南迁移东坝,此其先世之旧宅也。盖其地之迂延遥渺,欲表其乡里居族已不胜吳宫花草之感矣。迨能公兆卜中山唐邵村,即今余族之住宅也,则或为祖茔,或为村落,或为比邻,皆可悉数而得之矣。
       和凤施家村承启堂施氏宗亲均尊金三公为一世始祖,金三公由山东枣里巷迁徙至溧水的(现高淳)东坝。
图片5.jpg
       金三公像赞:金三公,我族之始祖也。初由山东卜居东坝,孝友施于一家,仁慈著于四方,立百世不朽之德,贻万代犹新之传,根本深植孙支蕃衍,迄今克敦前烈,承祖德于无穷,佑启后人庆宗功于不替者,皆我公之余庆所由致也。
       第一世始祖世系年表传:金三公,字品珍,行推一。公生于宣和之末(1125年),享寿最高,于嘉定四年(1211)辛未二月十二酉时卒。淑配刘太孺人,生未详,于嘉定十五年壬午七月十二辰时卒。合墓祖山。公初居山东枣里巷,因宋世南迁,始携移居濑水之东坝。状貌魁梧,品概奇伟,光前克绍,箕裘裕后,能贻燕翼。迄今考其轶事,默然想见其为人,不禁欣然欢曰:枣里毓秀兮草木含芳,崇岗旋绕兮东坝洋洋,吾公播越兮于此徜徉,愿言德泽兮地久天长,塚墓安厝兮东山之阳,后裔蕃盛兮世卜其昌,生子立杰兮濑水留香。
   终上记载,和凤施家村承启堂施氏宗亲均尊金三公为一世始祖。金三公是由山东枣里巷迁徙来到濑水的东坝,金三公大约是在二十岁后(即大约1145年后)迁徙来到溧水(高淳弘治四年--1492年后才单独设县)的东坝,承启堂施氏一族至少已经在溧水生活繁衍850 年以上。金三公是承启堂溧水施氏的始迁祖。
图片6.jpg


       2.和凤施家村(唐邵村)始迁祖能公:
图片7.jpg
       第六世能公世系年表记载:能公,字松秀,行述一。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甲辰三月十八申时生,享寿六十二,于洪熙元年乙巳七月初六子时卒,塚墓祖山。娶俞氏,于洪武二年已酉六月二十八卯时生,享寿六十五,于宣德八年辛丑三月初三寅时卒,墓祖山。公志不凡,以生不逢辰隐居不仕,怀林泉以自适,乐琴以消忧。自从徙后,承祖资而增益产业,爱其地,虽偏隅而无山水之险壤接冲道,喜无车马之喧,于是辟土地而大建基绪,以贻后人,至于孺人幽闲贞静,鸿案相庄,壸范式后,家史重光。生三子,长珑、次虎、三凤。
能公兆卜中山唐邵村,即今余族之住宅也”,而能公生于1364年,大约20岁以后迁徙到唐邵村(今和凤施家村),即大约1385年(洪武十八年)于明朝初期由东坝迁居到和凤施家村。那么推算和凤施家村施氏一族也已经生活600多年了。




       3.唐邵村---民国十二年时续修谱中的村图:
图片8.jpg









四.承启堂施氏名派字辈
      1.承启堂的由来:
      图片9.jpg
                  和凤施家村施家祠堂



       《承启堂记》记载:昔晋国王公,手植三槐于庭,曰:“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其后子孙居揆席者,相继不绝”,其说果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此固晋公之厚德亦子孙之多贤也。余先祖之立堂而以“承启堂”命名。守成保泰步于后尘,承也;创业乘统导于先路,启也。
这即是施氏一族堂号“承启堂”的由来缘故。

图片10.jpg








       2.民国癸亥重修正谱时确定的第十世至三十七世名派字辈如下。               

  名: 继正明道子文麒 仁义礼智毓秀时
     瑞呈瑶光裕后世 经德秉哲允克敦
  字: 得开心尔曰昌麟 君敬臣忠庆家声
     清泰祯祥多兴隆 俊杰华国佐朝廷









五.咸丰五年宋征撰《新订宗谱序》
图片11.jpg
宗譜序
   昔欧阳子谓:“族之为言蔟也,尙夫序而有别也,姓之为言生也,本其所自生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也”。又曰:“川流派别当知同源,人代散殊当知同祖。知同源,不必笑咸淡清浊之异;知同祖,则不学秦越鲁杞之为。然非图谱以纪,则世远无证,安识须句之本于风也?安知晋公子之本于姬也?是皆谓谱之不可不修也”。
   虽然谱有创也、有述也,述而修者其事易;创而修者其事难。
   溧之施氏称善族也,姓本自姬,得氏于鲁。其发迹则出于枣里,其始迁则在于东坝,再徙而家于茲土。自宋迄今七百有余岁,其间家乘之修,由康熙、乾隆、道光以来,虽有诸公历经数次,皆创也而非述也。事固难矣。
   今乙卯之夏,文富、麒渊、君海、君和、君伦诸翁,公签君惠、君政宝诸君子,复举而新之事若述也而亦何也以前虽经数属缮写书,翁增其付之剞劂以垂永久。谓,讵翁不畏其而辛勤考订为上溯姓氏宗支修以敘世次,仿苏式以实,无稽者著之敦一本而合百世者初非若之祖、尧李之宗耳徒失荒并不似城南之齿,汾阳之拜虚冒惟自始迁之金三公所传,奠世次辨昭穆尊尊亲亲信而示后,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今而后,吾知世世子考姓氏之源而其所自生所自分也追同族之祖而知其派,虽别源同也且观世次之表而亲疏、长幼序油然生孝弟之心;睹赞扬型立欣然而景仰之慕又况训条约,则知所鉴而惩劝,稽生卒嫁娶墓宅,则知所自而世守成人伦、厚其功甚钜。志善事者矣
   兹予因系邻近,兼有亲谊,而属予序,予不敏,何能序?惟冀贵族之子若孙,世出贤孝。无忘今日以创为述之功,而各尽其继述之心,勤修而勤订焉,则真善族矣。是为序。
   时
   咸丰五年岁次乙卯仲夏月  吉旦
                高淳邑庠生宋征 顿首拜

      







附:民国十二年施敦礼撰承启堂《施氏重修正谱序》


          图片12.jpg

《施氏重修正谱序》

    天下事,任人者莫不逸,独任者莫不劳,此理之一定也。彼才非斗才,而自恃其才;智非囊智,而自逞其智。一意径行,不知分任者,何怪其劳而无功,不能逸而有获耶?
    余窃有鉴于此,故于家乘之重修,宗长老虽委任于藐躬,而余则逊谢不敏焉。盖家乘与国史相表里,自来作史者,必有才有学而更辅之以识,而后可以传之千古,播为信史,不然鲜有不贻讥后世。,谱为一家实录,其义正复相似。余虽略识之,无而一长,莫擅肩此重任,岂敢自以为是乎?
    特以余族正谱昔皆缮写,迨文富、麒渊诸宗祖签,我祖讳更惠及君政、君伦等公,于咸丰乙卯年,始付剞劂,虽然维新迄今六十余载,岁月亦既远矣,续修其容缓乎?吾闻三十年为一世,父子相继亦为一世。由乙卯至癸亥,屈计几历数世,过此不修而欲免不孝之罪也,难矣!况谱之创也,创自前人,继起者仅从而述之,踵而行之。既不敢居为能事,又何得视为畏途耶!
    此予所以承诸长老之命,而终有义不容辞者在也。虽然修谱一役岂个人所能任哉。昔宓不齐之宰单父也。父事者有人,兄事者有人,友事者更有人,而单父以治。今阖族集议重修,有伯父谦义,及敬荣、敬茂、德义、海义诸族老出为引导,是主修有人矣;又于族中签君聪、恭礼、福礼、忠发诸君,筹备经费,则出纳有人矣;又举知礼、大礼、和礼、作礼诸人,各司役务,则职事有人矣。余于是得与忠勋辈不疾不徐,叙世次、辨昭穆,残缺者补之,失次者序之,不数月而谱事告蒇,皆诸君相助为理之力也。虽然岂真余之好逸而恶劳哉?所以任人而不敢独任者,仿不齐谓单父之意而已。
    他若法欧修而宗苏式书法悉遵前人旧制,而姓名之源流、我族之迁徙,前人之述已备,皆略而不陈,懼赘焉。惟忆我族,始基卜居于上施家,再徙于兹土,爱其地僻而事简,固矣。而终与孔宅击柝相闻,垆烟相接者,殆非仅择里,唯仁而已耳。
    盖我施氏有讳之常者从学孔门,其后子孙乐与通家比邻,是即不忘祖宗尊师之意也。然师亦何常?唯在择善而已。知择善则知尊师,知尊师则知重道。余为后人深望者此焉。
    时维
    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仲春月之吉
                              裔孙敦礼敬撰(印)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吴大林、刘诗春等老师的帮助,一并致谢!)
溧水区地方文化协会理事 吴建溧
20241226日初稿于恒大天鸿苑
202514日完稿于恒大天鸿苑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发表于 2025-2-4 15: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