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国际“绿旗”+1!洪蓝这所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走出“国际范儿”
近日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公布了2024年度(第十二批)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绿旗认证结果 成功获得认证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Eco-schools)是当今世界面向青少年最大的环境教育项目,由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发起、学校自愿参与,“绿旗”则代表该项目的最高荣誉。
一起来看看
洪蓝中心幼儿园
为建设好国际生态学校
做出了哪些积极探索
荒地变农场 自然成课堂
田园虫鸟唱、四季果蔬香……踏入洪蓝街道中心幼儿园,一条艺术长廊宛如彩虹桥般连接着幼儿园的“阳光楼”与“蓝天楼”,周边的花园、百果园、小凤凰农场错落有致,植物花卉四季次第开放,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这是一所由洪蓝街道易地新建的公办省级优质幼儿园。2018年开园之初,园内仅有一幢教学楼,户外是一片杂乱的草地,围墙外还有一块拆迁闲置地。看着眼前这一切,老师们萌发出“保护土壤·你我同行”的想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荒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小凤凰农场,园内四季花果、虫鸣鸟唱,成为孩子们的天然游戏场和生态课堂。
“大自然是幼儿感知生命、感受成长的最好场所,通过环境改造,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为幼儿亲近大自然提供宝贵机会。”园长曹礼霞介绍,在小凤凰农场种什么、怎么种,都是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满足幼儿对自然的探索与渴望,实现“师生齐动手,益智又健康”的劳动教育格局。
生态美育融入教学 开发特色课程
除了因地制宜对园内环境进行绿色改造,洪蓝中心幼儿园还把“生态美育”理念融入教学之中,依托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生态美育”园本课程,以此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与精神基石。
园内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各类花、草、果木多达百种,一步一景、三五成林。在师幼共同打造的香草园里,有薄荷、迷迭香、金银花等多种中草药,老师带领孩子们做香囊、开药铺;饲养屋里,孩子们与小动物亲密互动;森林运动场吸引了许多鸟儿栖息筑巢,孩子们用画笔记录;还有月牙形的雨水花园,孩子们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再利用,感受生态理念带来的自然力量……
这些都是幼儿园通过挖掘本土化、传统化与艺术化的教育内容,开发的园内特色生态文明系列课程,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与亮点的乡村幼儿园学前教育名片。
实践探索 推广生态理念
漫步江边,眺望长江江豚跃出水面的身姿;走进玄武湖,仔细观察水底植物的奥秘;走进水—Park科技馆,探索污水变清流的奥秘……每逢春秋两季,幼儿园都会组织生态文明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理解自然。
在特殊的日子,如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壤日以及六五环境日等主题节日,幼儿园会组织孩子们通过画展、围裙剧展演等形式,向家长和居民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将生态美育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在社区活动中推广生态理念。 如今,该园构建的生态美育教育体系,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平台,还逐渐形成了“科研兴园·自然生态”的教育品牌。洪蓝中心幼儿园也先后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江苏省绿色校园”“南京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南京市平安校园”等称号。
“国际生态学校的成功申报,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展望2025年,我们将继续不断探索生态美育落地乡村幼儿园的实践,为我区生态文明教育添砖加瓦,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曹礼霞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