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陈维银 于 2025-3-5 14:14 编辑
徐溪钱家边因钱姓居住得村名
徐溪社区自然村四
(作者陈维银)
2025年3月5日
钱家边村名因钱姓居住而得村名。据作者翻阅各县志,钱家边村名第一次见于〔乾隆〕溧水县志105页,该志修于1777年,也就是说钱家边村早于1777年,钱氏至少在1777年之前的很多年在钱家边村定居。 在采访钱家边钱姓80岁以上的几位长者的过程中,对钱家边的历史最早能讲述到长毛被灭后,钱家边周边的田也没有人耕种,村里房子空无一人,空房子里有很多具人的骸骨。而几位长者对钱姓的历史更是无从谈起。
原来,钱家边钱姓有几十本祖谱,“文革”中被收走烧了,家谱这一最重要的家族历史文件被毁,致使今天的钱家边钱姓对自家的历史一无所知,从何而来?何时来?也没有了邻村、邻乡、邻县钱姓宗族的任何信息。所幸的是,约于100多年前制作的钱氏宗轴保存了下来,但风化严重,于20多年前,又请上桥胡棚子胡先生仿制了钱氏宗轴,经钱松云先生(81岁,1944年生)联系,钱氏宗轴保管在青龙桥村一本家家里,一天清晨,作者赶到青龙桥村,分几段拍摄后,回来在电脑上细致分析,钱氏迁徙钱家边村,男丁第一代至15代人数如下:
第1代男丁4人。
第2代男丁8人。
第3代男丁12人。
第4代男丁12人。
第5代男丁16人。
第6代男丁16人。
第7代男丁20人。
第8代男丁20人。
第9代男丁16人。
第10代男丁34人。
第11代男丁30人。
到第12代男丁猛增到99人。
第13代男丁104人,而第13代男丁104人中仅35人有配偶,没有配偶的男人多达69人。
第14代男丁猛降至35人。
第15代男丁26人。
从男丁人数变化,第12代和另13代男丁,正是处在太平天国战乱时间,也就是说,钱氏家族大多数男丁,在太平天国期间遭受到残忍地杀害,而没有配偶的69位男丁中,可能是还未结婚的青年人,还有多数是少年和幼童,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洪秀全的长毛或曾国藩的湘军,轮番残忍地屠杀了。而且多数人是在睡梦中被杀,没有人收尸更没有人掩埋,所以才有“空房子里有很多具人的骸骨”。
钱氏祭祖牌位轴一部分 另外根据钱氏宗轴上分析,钱氏第一代:钱高一、钱高二、钱高三、钱高四四兄弟,迁徙钱家边的时间,约在明朝嘉靖年间,即公元1524年左右。也正是明朝时期,有相当一部分移民迁徙溧水,如张公塘徐氏、王家山杨氏、王武村张氏、前芦家庄任氏,柳家边张氏等等家族。钱氏也许正是这波移民吧,迁徙钱家边村开荒造田,繁衍生息。
明朝嘉靖年间钱姓已在钱家边建房居住,只因钱氏传至第九代男丁才20人,男丁很金贵繁衍缓慢,因为人少村庄规模小,至清〔乾隆〕修溧水县志(1777年),才正式将钱家边村名录入县志。
钱氏已经在钱家边村生活17代至19代人了,钱氏在钱家边村定居了整整500年了。但是,钱氏自何处迁徙来钱家边的,仍然是不能得到解答的谜团。
1863年太平天国在溧水被灭后,能活下来的人都陆续返回故居,钱氏家族外逃存活下来人,回到钱家边,看到空房子里有很多具人的骸骨,他们也不敢在村庄里住呀,于是,先在汉山西边搭茅草棚子居住。首先将骸骨用箩筐抬出来,在村外挖了一个大坑集中埋了,再复耕农田,闲暇时间来村里清除村庄里的杂草杂木,修缮部分房屋,过了几年时候,等怨愤的阴魂走远,恐怖和瘴气过去后,钱氏族人从汉山搬家回到故居。
随后,第一支河南移民罗氏,下江南也来到钱家边附近搭棚子安居下来,先租钱家的田耕种,又在附近开荒。罗氏约于1880年下的江南,他们是一支勤奋有头脑的家族,全凭着双手劳动和省吃俭用,二三十后,就在周边买田买地,又分支几个村庄。
后来有多支河南客民人和湖北客民人,在钱家边随近撘棚子定居下来,到1949年解放前夕,已有七八个姓氏在钱家边周边搭棚子居住。
钱家边村自北向南一条主路,村北地势高,村南地势低,村北海拔高32m,村南低处海拔高27m。钱家边海拔32—27m。钱家边地理上为东经119.089度,北纬31.675度。钱家边属黄土坡,大部分农田在村东,即徐溪河的西侧河谷,水灌条件比较好。
钱家边村西、村北旱地很多,围绕在村庄两个方向。1978年,当年的爱国大队又组织全大队群众,在双泥塘与倪家塘两村之间,建了一座小微型水库,与倪家塘、双泥塘、方独湾、南里村五个村庄的农田受灌。人民从未屈服于自然,总是结合自然条件改造自然。
公元1975年,钱家边分为钱一队、钱二队。钱一队有田地119亩,人口98人。钱二队有田地150亩,人口109人。1975年,钱家边合计田地269亩,人口217人。到公元2016年,钱家边村实有户口人数238人,共11个姓氏。钱姓94人为原居民,占39.5%。罗姓58人是河南客民占24.4%,其他9个姓氏移民86人,占36.1%。
1950年至1980年,村庄里说话的口音:原居民钱姓原讲江淮口音,逐渐被信阳客民罗、秦、方、刘、段等姓,讲信阳客民口音带偏,全村几乎都讲信阳客民口音。
钱家边村位于徐溪社区西南角,北与门神岗、明家搭界,东与徐溪桥、南里村搭界,南与倪家塘、方独湾搭界,西与永阳的杨家搭界。
公元2016年,因溧水区未来发展需要,钱家边村拆迁,安置在屏溪佳苑小区居,田地也征收了,从此,世代务农的中老年农民,住进了花园式的有电梯的高楼大厦,成为准居民。
作者于2024年,在徐溪社区进行社会及移民调查,其中钱家边调查笔记如下:
1、钱姓94人,钱松云(81岁,1944年生)讲述:钱姓祖先来自山东枣树巷,(作者注:因家谱的被毁,找不到祖上来自何处,老当地人根据最广泛的传说,人云亦云,都讲祖上是山东枣树巷的),祖上曾经在汉山西居住多年(如今高铁站的位置),汉山西半片山曾经是钱家的,祖上传说,见钱家边那地方空旷,地方又高,就在那里盖房子定居下来了,老祖坟很多,但没有石碑。几十本祖谱“文革”中被收走烧了,钱氏宗谱收走后,我曾经及时找过大队书记,最终还是被烧了。
宗轴倒是保存下来了,因年久风化严重,近年又新做了宗轴,修了新宗谱毁了老宗谱,但新宗轴比效老宗轴,应该是缺少了很多具有传承的文化元素。青龙桥钱姓是客民,是认的本家,钱姓本支分住钱家边、明家、邱家庄三村。
至2015年,钱家边94人,明家9人,钱姓合计103人,另外青龙桥和邱家庄有本家的。字派:高祖通可、孟仲士志、元明长永、启復景荣、松志仁。
2、罗姓58人,罗明福(77岁,1948年生)讲述:罗姓是河南光山客民,高祖高祖太两人约于1880年前后,携三儿子逃荒下的江南,落脚钱家边村前,以帮工开荒为生。定居钱家边村后数年,三个儿子逐个娶亲成家,长房生二子,二房生四子,三房生四子,罗明福高祖有了十个孙子,十个孙子即罗明福的爷爷辈,三代十八人不分家,集中财力买田买地,到罗明福的爷爷辈,已经在汉山南买了一冲田,改名罗家冲,又在南里村南买了一冲田,还买了山,罗明福的高祖、太爷、爷爷辈去世后,均葬罗家冲南边山坡地,即南山的西坡,守望罗家冲田地,罗明福的爷爷为十房中的长房。老长房后人住钱家边,老二房后人住南里村,老三房后人住钱家边和徐溪桥、梁山岗三村,梁山岗罗姓是1956年迀入,至2015年,钱家边58人,南里村29人,徐溪村12人,梁山岗7人,罗姓户口合计106人。字派:方明光。
3、方姓22人:方忠连(72岁,1953年生)讲述,方姓是河南光山客民,钱家边有两支方姓,一支是下江南后在钱家边一带帮工,与方姓结宗亲的方氏,还有一支是方超四叔叔的唯一儿子方敬文,土改后因地主成分,在方独湾备受欺负,住钱家边方姓本家,将方敬文一家由方独湾迁居钱家边村的。字派:□遵世守、崇绪永代、和敬思忠、应明贤德、绍啟文宗。
4、秦姓14人:秦全保(68岁,1957生)讲述,秦家是河南光山县晏河乡勤劳大队郑家湾的客民,他太爷原住湖北红安县,又迁徙到河南光山县,爷爷十七八岁时,一个人下的江南,到江南娶亲生子,爷爷大约一百三十多岁了,爷爷约于1910下的江南,一直在钱家边一带帮工,爷爷生父亲一人,父亲生我兄弟四人,均住钱家边。字派:德大全忠广,恩宏喜纪昌。
5、刘姓11人:刘有德(64岁,1961年生)讲述:刘家是河南光山客民,太爷下的江南,爷爷兄弟四房,刘有德爷爷是四房,住钱家边,还有二房爷爷也住钱家边,大房、三房爷爷住小赵家即现在天地广场,钱家边刘氏还有一支迁居门神岗,钱家边和南里村刘家是前后至2010年,钱家边11人,南里村27人,刘姓户口合计38人。字派:贵恩浩有。
6、潘姓6人,潘洪顺讲述他家是河南光山客民,太爷下的江南,在中山附近丁家边居住,1958年建中山水库丁家边被淹,由库区迁入钱家边。字派:天焕祖(洪)学。
7、段姓12人:段玉喜(64岁,1961年生)讲述,他家是湖北大悟县刘节乡来的客民,太爷于清末下江南在钱家边一带帮工,其爷爷不知何故又独自返回湖北,留下四房儿子在溧水谋生,段玉喜父亲段立水坚持留在钱家边村,父亲其他兄弟三人迁居其他地方去了。字派:立玉。
8.吴姓6人:成家珍(70岁,1955年生)讲述,她男人吴金生是苏北泰兴人,在溧水工作,1978年与成家珍结婚后,成家珍的养父母因无其他子女,吴金生将户口从苏北泰兴迁钱家边村,为岳父母养老送终,成姓从钱家边消失了。
9、王姓9人,王纪尧(89岁,1936年生)讲述:爷爷奶奶原是句容塘岭乡东西王岗人,爷爷奶奶年轻时在上海做生意,很早以前落户在钱家边村。字派:高善纪祖功。
据钱松云(81岁,1944年生)讲述:王纪尧的奶奶是钱家边钱姓姑娘,是他们的姑奶奶,因在上海做生意,有钱了在明家一带买了几十亩田,所以王纪尧的爷爷才落户钱家边。
10、姚姓3人,姚明华(60岁,1965年生)讲述,他家祖上是湖南益阳的客民,他是第几代移民也不知道了,祖上下江南后也在好几个地方帮工过,最后定居钱家边。
11、唐姓3人,钱松礼因生一女,招唐姓男子上门女婿为其养老,但所生子女又随女婿姓唐。
钱家边拆迁后的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