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以前上下楼都得扶着墙,生怕摔倒,现在有了扶手,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小西门的李奶奶笑着说道。近日,溧水区永阳街道的15处老旧小区悄然完成了一项“小而重要”的改造——楼梯扶手的加装。这一变化不仅让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出行更加便捷安全,也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溧水区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和政府的迅速响应。 发现“痛点”:老年人出行难 永阳街道是溧水老城区的缩影。这里的老旧小区房龄大多超过30年,且老年人比例较高。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小区的楼梯大多没有安装扶手,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024年,区人大代表、交通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黄秀凤在一次走访中遇到几位老人,她们一齐围上来,拉着她的手说:“楼梯没扶手,我们年纪大了,上下楼特别不方便,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 黄秀凤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回去后,她立即组织网格员摸排,发现交通路社区共有8栋楼没扶手。 “问题摆在那儿,钱却不够!”黄秀凤很是着急。社区每年的专项资金,仅够用于消险和基础维护,安装扶手此刻成了“老大难”。 在一次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中,黄秀凤和时任永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诗鹏碰上了,便向他提起了这件事。 “我认为这事还不难,可以试试形成代表建议向上反映。”张诗鹏对黄秀凤说,“但只针对交通路社区肯定不够,要扩大范围,延伸到整个街道。” 思路有了,说干就干。黄秀凤便和张诗鹏一起开展实地调研,在社区网格员的带领下,摸排整个街道的老旧小区情况,发现共有14栋楼居民楼没有安装扶手。于是,黄秀凤和张诗鹏拟了一份《关于永阳街道老旧小区加装楼梯扶手的建议》提交给区人大常委会,希望给予办理。 至此,给老旧小区安装楼梯扶手这件事算是有了初步进展。 建议落地:从“纸上”到“地上” 在溧水市民之家,为了密切联系选民、倾听民意,每周四都有各级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接待室”接待群众。2024年9月5日,正值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负责接待。 当天,黄秀凤便和张诗鹏早早就准备好了,带着《关于永阳街道老旧小区加装楼梯扶手的建议》到了接待现场。为什么提交了建议,还来这里汇报?他们的想法是这事迫在眉睫,最好办得越快越好。 “老百姓的安全问题可不能等,这个建议你们提得很好、很及时!”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说。他对此事高度重视,接待结束后几日,便会同黄秀凤、张诗鹏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永阳辖区内老旧房屋开展了视察调研,最终敲定:这一建议关乎群众出行安全,一定要确保代表建议的办理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建议交办后,永阳街道高度重视,着手进行办理。但老问题又出现了——预算35.79万元,街道没这笔钱,建议办理又卡住了…… 眼见着事情都快办成了,没承想又卡在了资金上,黄秀凤很是郁闷。“还有一个办法,区人大有笔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可以试着去申请。”张诗鹏说。令两位代表没想到的是,这个请求竟快速得到了兑现。 区人大常委会表示该项建议符合“群众急需、办理周期短、数额较小、无项目资金支撑”的要求,同意启用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拨付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 35.79 万元,用于老旧小区加装楼梯扶手、楼道亮化等工程。 资金一到位,永阳街道村镇办忙碌起来了,一批批施工队陆续进场。“11月7日立项,12月24日施工队进场,工期30天,涉及15处楼栋,要求全部安装上全新的扶手。”永阳街道村镇办工作人员刘亮说。 施工过程中,黄秀凤和张诗鹏等代表会同街道村建所、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次现场检查,发现漆面不平整、扶手晃动等问题,立即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居民的需求。 除了扶手,墙面出新、楼道亮化,也一项不落。 居民点赞:扶手“扶”起幸福感 2025年1月底,项目基本施工完成。永阳街道人大办、村建所、相关社区及监理公司和跟审公司对项目进行了初步验收,并提出了优化意见,如增加感应灯、更换老旧木质电箱、梳理乱接电线、加固不锈钢扶手、返工不达标油漆面层等。 针对这些质量提升要求,施工单位迅速调配专项施工力量,集中开展质量缺陷修复作业。目前,该项民生工作于近日成功验收。如今,15处老旧小区的楼梯扶手已全部安装完毕,楼道也焕然一新。 家住小西门的李奶奶高兴地说:“以前上下楼都得扶着墙,现在有了扶手,安全多了,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从发现“痛点”到建议落地,再到高效施工和优化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代表提建议、政府抓落实、群众享实惠”的良性循环。黄秀凤和张诗鹏的履职故事,展现了人大代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和细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融媒体记者 韦蒋 转自溧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