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 你可曾好奇它曾经的模样? 近日 82岁的溧水市民刘福喜 耗时三个月完成长1.95米的 溧水城隍庙纸质微缩模型 重现“江南城隍庙第一大庙”的历史风貌 ↓↓↓
溧水城隍庙始建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原为祭祀白居易叔父白季康而建,每年四月初一、十月初一举行的城隍庙庙会热闹非凡。然而,该庙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遭毁,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由民众自发捐款重建,1970年城隍庙最后一座建筑——正显殿被拆除。由于重建后无完整的文献、照片留存,如今多数人已不知其原貌。
“文字描述终究不够直观。”刘福喜老人表示,作为曾在城隍庙附近生活多年的老居民,也是区地方文化协会会员,自己多次在《秦淮源》杂志、溧水网络平台发表有关城隍庙的文章,但总觉得缺少直观的画面感。凭借木工技术员的专业背景和对古建筑的热爱,老人决心亲手制作模型,希望尽最大努力能将城隍庙的原貌还原、展现出来。
城隍庙微缩模型制作手稿 模型制作体量大、细节繁多,加上建筑结构复杂、构件精巧,对制作者技术和耐心要求极高。刘福喜虽已82岁高龄且近视达1000度,但他每日坚持工作达十小时,凭借着对城隍庙的深厚情感和坚韧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历时近三个月,最终独立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该模型按1:100比例打造,长1.95米、最宽处0.4米、底板总宽0.6米,涵盖了庙山门、诰敕亭、徽恩阁、万年台、正显殿、五凤楼等主体建筑。 在众多建筑中,徽恩阁是当时溧水城最高的建筑物。“徽恩阁结构复杂,用料也多。它是三层楼,一共有12个角,每个角的斜度都得保持统一。”刘福喜介绍,在制作中,他反复研究徽恩阁的结构,精心计算每个角度,耗时10天左右才攻克这个最大的难关。 正显殿是城隍庙的核心建筑,老城隍庙被称为“江南城隍庙第一大庙”正缘于此。它的建筑结构奇特,两幢相连,气势恢宏。殿内八大金刚、城隍爷及夫人塑像,都被刘福喜逐一还原。 模型完工后,刘福喜的老友们纷纷前来观赏,赞叹不已。老邻居吴志甫激动地说:“我那时候的家离城隍庙只有几十米,这个模型形象逼真,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在庙里上学、玩耍的时光。”好友樊德兴感慨:“我们对城隍庙感情很深,刘老能做出这样好的模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希望它能放在合适地方,让更多人了解城隍庙,了解这段历史。”
"我制作这个模型,并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手工艺,而是想将城隍庙的历史文化价值尽可能体现出来,留给后人。"谈及制作初衷,刘福喜表示,希望将模型捐赠给溧水区博物馆或无想水镇,让更多的人能够直观地感受这座千年古迹的魅力,留住一份属于溧水人的乡愁。得知刘福喜的心愿后,溧水区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已经跟刘老取得联系,计划在“五一”后收藏老城隍庙模型。
记者 | 经玉萍
视觉 | 王婷 管盼
转自溧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