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88|回复: 5

徐溪前芦村多次改村名(作者陈维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陈维银 于 2025-3-31 20:10 编辑

徐溪前芦村多次改村名

徐溪社区自然村七

(作者陈维银)

2025年3月30日

     盧家庄→前盧家庄→前芦家庄→前芦生产队→前芦村,盧家庄还是那个盧家庄,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不同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改村名,2008年,被外派来的那个徐溪行政村书记,后因贪污而劳改的那个外来村书记,将庄改为村,又去掉“家”,改村名“前芦村”,村名牌竖立在村前,永远定格了。
     前盧家庄村名相对于后盧家庄的村名,盧家庄其实是有独立的两个自然村,到生产队时候,为区分才有前盧家庄村名相对于后盧家庄的村名。后盧家庄的历史更悠久,至今已经894年。前盧家庄建庄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至今404年。后盧家庄的历史比前盧家庄长了490年。虽然前盧家庄独住任姓,但任姓的田,是买的后盧家庄盧姓的土地,建庄的土地也是买的盧姓的,且盧家庄村名久矣,所以就用了盧家庄村名。
     1907年盧家庄盧氏宗谱村居图上,将我们前盧家庄称为“任家村”,不知为何“任家村”村名没有坚持下来,看来盧家庄盧氏也不想前面村庄攀附他们的村名,
      1907年,前盧家庄任氏修谱,村图上称前盧家庄为“盧家庄城”,而各县志上一直将前盧家庄视为后盧家庄的一部分。

图片1.png

      前芦家庄的故事,我已经讲得太多了,因为2024年我对徐溪社区进行深入调研,访问了村庄里各姓氏来村庄定住的历史,所以还是有点新内容。
我在对前芦家庄研究中发现,前芦家庄几代人中,还出过几位统治本地区的小人物。
       第一、任德龙(1847年-1902年),自1872年起当过从九品官,相当于溧水东片几个乡的联片公安局分局局长,至1902年,干了30年整。
       第二,是任德龙的长子,任锡之(1880年-1935年),自1900年起,长期担任丰庆乡乡董,也就是丰庆乡乡长,从清末干到民国24年,干了35年整。
      第三,是任锡之的长子,任曰清(1897年-1946年),抗战时溧水由原乡建制,改为七区建制,区下设乡,任曰清任七区徐溪乡乡长,约干了七年,在日本鬼子占领期间任乡长,有老人回忆曾经给日本人带过路,1946年去世死因不明。
     第三,任锡之的次子,任曰洪(生失考-1951年),当过多年保长,一保一百户,约500至800人。
     第四,赵明春(生于1930年-今年96岁仍健在),1958年由山口调来徐溪行政村任书记,徐溪行政村改爱国大队期间,赵明春一直任书记,直到1983年调任县花木公司经理,干了25年的支部书记。赵明春是最具干部气质的老干部。
     第五,赵书记培养高峰(生于1957年-),1988年高峰任徐溪行政村书记,1993年期满,1996年又复任徐溪行政村书记,至1999年。
      前芦家庄几代人,在当地“统治”了138年。
      后芦家庄宗云(生于1958年-),至2000年起,任徐溪行政村总支书记,至2007年。
      后芦家庄贺秋冬(生于1986年-), 至2021年起,任徐溪社区党总支书记。
      前盧家庄和后盧家庄,曾经紧密结合在一起,1954年高级社起,两村合为一个村的高级社,两村农民在一个田里劳动,在一个仓库里分配粮食。1958年建大食堂,两村又在一处吃大食堂。1961年创建生产队,两村又混编为老年队和青年队。直到1962年分别以自然村划分生产队,才有了前盧家庄和后盧家庄之区分,又因会计文化不高,“盧”字笔划大多,然后用同音字“芦”代替,所以就有了前芦家庄和后芦家庄。即便进入生产队全盛时间,两村合办一处半耕半读小学,上面分配拖拉机时,也是两村共同所有并合用了多年。
       可是两村在婚姻上却非常鲜有,据作者研究,1858年,盧氏家姑娘嫁任德龙,盧氏家姑娘死于1860年兵燹,这段有记录的两村婚姻无疾而终。直到128年后的1986年,赵明春四儿子入赘后芦刘家,才有了第二次联姻,可是这段婚姻20年后也以离婚结束,两庄也是有缘无分呀。
     还是归正题讲讲任氏家族吧,任氏在南北朝到我们陈朝时,由山东长途跋涉去浙江长兴县做县令,几年后又调去更远的浙江淳安县做官,这次任氏将山东家眷全家迁去了淳安。约于公元1000年,一支迁徙安徽郎溪县双庙,又于1300年左右,于700年前由郎溪县双庙,迁徙溧水县城北三眼井居住,任氏家族其中一支又去南京经商,赚了很多钱,明末局势动荡,任其发兄弟决定改变家族单一经商的模式,回到溧水,其时盧家庄盧家逐渐败落,决意卖田卖地,任其发来到盧家商谈买田买地事宜,任其发一次性买下连片200多亩水田,还有山地及树林地。
     在后芦家庄的东南方向,选择一块高出周围的地块建庄,风水学上称之“王八地”,从卫星地图上测出,“王八地”的海拔34m,“王八地”的东面28-30m,“王八地”的南面26-28m,“王八地”的西面27-28m,这块地是名副其实的“王八地”。
    任其发于公元1620年建庄,经历404年的历史,其中前约240年过着安稳平和的日子,240年中家族辉煌,子孙满堂、五代同堂。前芦家庄城曾经: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平塘。庄前良田二百亩,秋实粮丰高满仓。
      前芦家庄任氏家族经历三次大曲折:在太平天国战争兵燹中,比后芦家庄卢氏家族死亡的惨烈。到1860年,任氏家族30多人,其中27人在此前全部死于兵燹中,仅有13岁的任德龙和堂哥堂嫂活了下来,堂哥堂嫂留守家园,任德龙只身逃亡到水阳镇,投奔在水阳做生意的表叔,堂哥堂嫂在任德龙逃亡后不久也被杀害了。任德龙于1869年秋天,返回故里。此后,重整家业,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先娶王氏生二女儿,后娶蒋氏连生三个儿子。
      1935年左右,任氏家族摊上了一场官司,打完官司,任氏家族人财两失,元气大伤,到了几乎破产的地步。
      任家第三次的曲折是曰字辈五兄弟,先后非正常死亡,1946年,大房任曰清死因不明。1949年解放不久,在农村清理和收缴枪支,任家还有一支长枪下落不明,追缴到五房任曰滂,任曰滂交不出枪寻机上吊自杀了。1950年,二房任曰洵、四房任曰洪因参加刘征斌反革命组织,被政府逮捕正法了。三房任曰澂是教书先生,1967年于文革期间被整致死亡。
     前廬家庄是非常美丽的庄园,在1935年以前,在庄园后面有花园,花园里有假山、亭子、园路汀步。什么桂花、茶花、梅花、月季、玫瑰、迎春、栀子花、枫树、香樟,还有各种藤蔓,花园里要应有尽有。
     在庄园周围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的参天大树,有香柏、侧柏、榆树、鹅掌楸、榉树、麻栎、朴树、柞树等。还种植有枣树、杏树、桃树、梨树、石榴树,前芦家庄比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还要美。森林里遮天蔽日,成群的各种大鸟在树林里筑满了巢,每年春天里,只要进到树林里一会儿就能掏一竹篮鸟蛋。树林内还有各种野生动物出没,一种过去稀有现在或已绝迹的鸡冠蛇、扁担蛇成群出没在树林中,早晚常听到鸡冠蛇发出“勾勾”的叫声。大树形成的森林,使森林产生一种神秘恐怖感,即便白天一二个人也不敢进入树林中去,若有人进入树林,扁担蛇会从树上落下故意戏弄人们,鸡冠蛇昂起红艳艳的鸡冠头,边逃跑边发出“勾勾”的叫声。
      1950年,任氏家族所居住的虞家庄城,庄园被溧水新政府派来的土改工作队没收,分配给了过去任家的佣人、长工、佃农们分户居住。任家各家庭按政策也分到了田地、农具和房产
      1951年,溧水县征用前芦家庄的田,建溧水县首个种子农场,前芦的人都成了农场的工人。1953年,种子农场迁移到城郊乡岗头里村附近,把居住在岗头里村的袁、刘二户人家迁居到前芦家庄,其中袁姓是地主成分。
      1975年,建爱国水库,水库水面淹没的东芦邵王村和袁村的耕田,一方面将前芦家庄、南里村的耕田赔偿给邵王村和袁村,又将袁村六户家庭约29人迁移前芦家庄,又将前芦家庄部分家庭分出来,迁徙到竹山南坡建立新村庄。新组建了前芦东队,自1976年9月25日起,分别称为前芦西队、前芦东队。
      前芦家庄地理位置处于相对封闭,环视一周,东面的袁村、南面的邵王村和南里村、西面的徐溪桥,均被山头所隔而看不见,只能看见后芦家庄。
     前芦家庄于1976年分队,前东队109亩水田,104人,前西队95亩水田,103人,半旱和旱地较多。   
     2016年居住前芦家庄有19个家族姓氏,188口人,当地人83人,来自河南客民37人,来自湖北客民43人,来自苏北客民23人,来自湖南客民2人。讲信阳客民口音59人,讲江淮话129人。
     作者于2024年,在徐溪社区进行社会及移民调查,其中前芦家庄调查笔记如下:
      1、任姓46人,任氏宗谱记载:任其发于明末建庄前芦,任氏由山东迁浙江,浙江迁郎溪,郎溪迁溧水三眼井,任其发于明末再迁前芦建庄,1953年至1863年太平天国期间,任氏32人有31人被害,仅14岁任德龙一人于1860年逃脱去了水阳和芜湖,1869年返回前芦,娶妻生子,重振家业,前芦任氏均为任德龙之后。字派:其师国士爾,克振维祥曰,天兴贤举善,立志光昌,有容乃大,繩继延长。
     2、袁姓一32人,袁新才(75岁,1950年生)讲述,湖北英山县来的客民,太平天国后迁居城郊桂庄一带,种子农场由前芦迁移到桂庄一带,1952年将袁姓一家迁移到前芦落户。字派:新法。
     3、袁姓二14人,1975年建爱国水库,淹没袁村田地,其中袁茂根、袁茂洪、袁修寿三户由袁村迁前芦,袁氏家族五百年前由句容袁巷迁住袁村。字派:茂修善。
      4、陈姓14人:陈氏宗谱记载,河南商城县的客民,啟字辈兄弟三人约于1874年一担箩筐下的江南,先居宜兴张渚、西渚一带打工,1884年兄弟三人老母去世,兄弟三人回商城奔丧,后老三留商城,另一本家随兄弟两人来江南,又陆续由宜兴迁居东屏一带帮工,到1920年后分别定居前芦、袁村、芦家边、新塘头。当年啟字辈下的江南,目前第五代维字辈为多。2010年,陈氏百人,其中前芦村户口人数14人。字派:学士兴万啟、立家孝维先、福德恩广大、忠厚保平安。
     5、高姓11人,高陵(84岁,1942年生)讲述:高家来自湖北省襄阳市南章县东门外吴家集高家凹,太爷高怀章约于1880年下的江南,爷爷五兄弟,爷爷为三房,爷爷生父亲一人,父亲生于1912年,父亲生我兄弟五人,太爷下江南先在晶桥镇曹涧桥一带帮工,姑奶奶嫁邵王村陈家,爷爷经常到邵王村陈家干活,后又在芦家庄任家租田耕种,约于1949年迁居竹山南与你陈家撘三间茅草房为邻,我在邵王村出生,我太太活了九十几岁,约生于1848年,于1942年去世,小时候太太带过我,我爷爷累得可怜,五十岁出头就去世了。另外共和朱家边和宣城、宜兴有高氏本家。字派:怀玉君子,其道大克,辉家耀祖,萬无发祥。
       6、卢姓17人,见后芦卢姓,1953年种子农场由前芦迁移到桂庄一带,将桂庄一带傳姓一家迁移到后芦村落户,换世居后芦的卢姓一家迁居前芦村。字派:啟洪枝积。
       7、赵姓7人,河南光山客民,约于1880年左右,赵明春(95岁,1930年生)的太爷赵德元下江南的,下江南后在方边水库淹没区湾河边定居,定居的棚子名赵家棚子,1958年建方边水库,赵家分别迁往山口华、高塘、新队、徐溪桥、前芦,赵明春一家先迁徙到徐溪桥村,1963年又从徐溪桥村迁居前芦。字派:明德新民。
       8、张姓一7人,张洪发家原住镇江丹阳,1945年左右因父亲与地主顾主发生矛盾,失手将地主打死,逃来袁村袁家做长工,1950年土改前与袁家姑娘结婚,迁居竹山南在陈和高两家旁边搭棚子居住,1955年迁居前芦家庄村里盖房居住。字派:子洪。
       9、张姓二3人,张荣喜家是苏北迁来的客民,约于民国初下江南的,1949年以前租任家的田地耕种,在南山东山坡边搭棚居住,土改时分到任家房子才到村里居住,荣字老弟兄三人原十多口人住前芦,春字辈兄弟四人户口都迁出了前芦村。字派:荣春。
       10、张姓三4人,张爱国(65岁,1960年生),父亲是丹徒人,其父于1949年前后在南京一部队做后勤工作,1959年与母亲袁茂英结婚,母亲户口在袁村是袁氏家族的姑娘,农村户口很难转为城市户口,我们兄妹随母亲的农业户口定住袁村,1975年建爱国水库,淹没袁村田地,由袁村迁前芦。
       11、张姓四3人,张卜双原住东屏许家边村,其父于1980年后去世,随其母改嫁袁姓,后迁来前芦村。字派:竹敬卜世。
       12、曹姓7人,曹洪(59岁,1966年生)讲述:曹家来自河南光山县的客民,爷爷兄弟五人,大房留在老家,爷爷排行二,三爷、四爷、五爷四人各挑箩筐下的江南,大姑妈生于1923年,约一岁坐在箩筐里,也就是1924年下的江南,下江南后一直在方边水库淹没的湾上村一带帮工,1958年建方边水库迁入后吕村,约于1963年随赵明春迁居前芦村,爷爷二房生父亲一个男丁曹先仁,三爷生一女、四爷生一男丁被四奶奶带到郎溪去了,名曹先义、五爷无后。父母生我兄弟三人还有两个妹妹。字派:常先祖。
       13、腾姓3人,腾来保(68岁,1957年生),原住城郊薛岗大队腾家村,1949年以前腾学文在任家做长工,土改后留在前芦村生活。字派:学来。
       14、兰姓2人,湖南人,兰光明父亲于1949年在铁路浦口站工作,与在浦口一带做家佣的袁村女子结婚,1949年后随妻定住袁村,1975年建爱国水库,淹没袁村田地,由袁村迁前芦,其子女户口又迁入王武村。
      15、刘姓一3人,刘恭平祖上是河南光山县人,太平天国后迁居城郊桂庄一带,种子农场由前芦迁移到桂庄一带,1952年将刘姓一家迁移到前芦落户,几代单传。字派:敬恭。
     16、刘姓二3人,刘金根原宝应县人,幼丧父,母亲改嫁到前芦家庄任姓,1972年随母亲而来。字派:金根。
     17、胡姓5人,1975年建爱国水库,淹没袁村田地,由袁村迁前芦,据胡振发(83岁,1942年生)讲述,胡氏来江南好几代了,应该是河南信阳客民。字派:振全。
     18、蔡姓,蔡荣祖上来自河南罗山县的客民,太平天国后迁居方边后村头一带,蔡荣的爷爷蔡明保在前芦家庄任家帮工,1949年解放后分得了田地和楼房,就落户在前芦,因几代单传。字派:明应。
      19、冯姓6人,冯喜定讲他家是苏北扬州客民,太平天国以后下的江南,定居东屏候西村,1997年购买张荣财家的房子,冯喜定兄弟俩由浮山脚下侯西村迁居到前芦村。字派:喜正。
图片2.png
2008年铝材制的前芦村村牌

图片3_极速看图.png
空中俯瞰的前芦家庄村图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芦家庄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村庄里那代人的故事其实没有讲完,所属前芦家庄的山水田地和草木都是我所熟悉的,山有山名、水有水名、田有田名、地有地名,可惜这些几百年的名子,都将淹没在历史快速的进程里,可是它们名子再也得不到传承,即将消失和逝去。前芦家庄虽然没有全部拆迁,但村庄只有老年人居住,所以也将在历史中消失。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详细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芦后芦不是芦,是盧不写笔划多。
芦家村史不简单,件件道来泪成河。
任氏买下芦庄田,二百余亩和山坡。
勤劳奋斗几百年,有商有农食无忧。
谁知災难连不断,三番五次隆災祸。
长毛作乱最为重,一根独苗奔江东。
白骨成堆户户空,重振旗鼓延香火。
芦家村庄真美丽,花园森林小溪流。
世外桃源在何处?前芦村庄榜上有。
件件故事有悲喜,岁月流逝文中求!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维银 于 2025-4-2 00:09 编辑

后芦宗书记,后任职东屏镇农路办主任至退休。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07:5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