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有些人不喜欢撸铁,也不喜欢跑步,就想通过走路健身,但又害怕走多了会伤膝盖…… 到底每天走多少步,既能强身健体,又不损伤膝关节呢? 近日,国内医院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找到了答案:对普通人来说,每天6000~8000步最安全。 新研究发现:8000步最理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发表在期刊《风湿病年鉴》上的这项研究,阐述了有目的性走的步数、日常溜达步数、总步数对膝关节的影响。 研究显示,每天有目的性走8000步左右,对于预防膝关节疾病最为理想。这个强度和数量的步行,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 然而,当步数超过8000步时,对关节的益处将不再增加。 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找来89969个人,这些人一开始没有膝关节骨关节炎;跟踪了大约6.85年,有2711人得了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 研究结果具体包括: 每天总的步数,和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也就是说,走得多,不一定赚得就多。 对于有目的性走的步数(每分钟至少60步,像快走、慢跑这种),与每天不到4000步的人相比,4000~5999步、6000~7999步、≥8000步的人膝骨关节炎风险都降低了。 进一步分析显示,每天8000步左右是个临界点,超过这个数,风险降低不再明显。 研究还发现,随意溜达的步数(每分钟走不到60步,比如在家走动)过多、走得时间过长,反而可能损伤关节。 这意味着,每天有目的地走上6000~8000步,既能健身,又有助强壮膝关节和肌肉,上下班途中、饭后半小时都可以走起来。 如何判断自己走多少步合适? 简单来说,关键看第二天的反应:如果走完后第二天膝盖肿胀、咔咔响、发酸,说明运动超负荷了,需要减500~1000步。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超重人群而言,走路健身更要控制好量和度,大体重人群建议从4000步开始慢慢适应。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21世纪健康箴言里就提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刊文提醒,当你迈开双腿开始走路,身体会启动一系列积极反馈。 第1~5分钟 这5分钟里,人体每分钟燃烧5千卡的热量,是静止状态下的5倍。 第6~10分钟 随着步速加快,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6千卡。血压会轻微上升,但身体会释放能扩张血管的化学物质来抵消这一潜在危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被输送到肌肉。 第11~20分钟 体温不断上升,你会开始出汗。伴随着轻快的步伐,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以便为肌肉输送能量。 第21~45分钟 大脑会释放更多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由于有更多脂肪得到了燃烧,胰岛素分泌量会下降。当你停止走路时,尽管热量燃烧有所减少,但依然多于锻炼前,这种“后燃”状态将保持1个小时。 走路不伤膝的5个细节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表示,虽然说只要动起来就能获益,但还是建议大家抽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性地走路。因为基础活动不含健身目的,健康效应不稳定。 陆一帆提醒,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姿势:脚跟先落地 2、强度:微微出汗 衡量走路健身的强度,比较标准的方法是看心率: 比如,一个40岁的人,最健康的运动就是心率在走路中达到130次/分钟。 若没有计算心率的设备,可通过说话来衡量,感觉微喘但可交谈,表明步速适中,已达到快走强度。 3、装备:鞋子要有支撑 鞋底软硬适中,有支撑性,可以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关节。研究显示,鞋底前1/3能弯折,后跟有弹性,可减少20%左右的地面冲击力。 4、时间:慢病人群选傍晚 早晨是心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慢病人群建议在晚饭后半小时锻炼,并将锻炼的结束时间控制在睡前两小时,比如晚上11点睡觉,9点结束锻炼。 5、步幅:不宜太大步 有些人走路习惯迈大步、脚后跟跺地,这会使踩踏地面的冲击力直达膝盖,久了容易损伤关节。 对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刚开始走路健身应逐渐增加步数,不做“周末运动战士”,避免时间过长、用力过猛的暴走。
来源:新华社 生命时报 转自溧水发布
|